什么东西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是死亡。什么东西向左向右无限远,而在每个方向上都永无止尽?——是生命。什么东西比死亡更深邃比生命更悠远?——是爱——是被赋予了神圣责任的爱。那究竟是什么呢?请静下心来听我讲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曾经也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也享受着一切童年的乐趣和生命的恩赐,如果时光能这样延续,如果命运没有恶意捉弄,他原本可以在豆蔻年华里自由翱翔,可命运却是那般的残酷,7岁那年,他忽感肝部极度不适,并伴有呕吐,父母焦急的带着他在上海几家大医院奔走展转,一份份诊断书犹如一个个闷雷把他们全家都炸昏了——“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这种病不仅在国内而且在世界上也是极其罕见的,治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医生甚至预期他只能寸活3年。3年对于虚度光阴的人而言,实在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他——3年有可能浓缩了一生的光阴,有可能就是一辈子。生命是微弱的,但生命力却是坚不可摧的,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拽着强盛的生命力毅然选择了抗争,与死神抗争,与命运抗争。
从此,他开始了漫长的休学住院治疗,小小年纪,每天忍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肉体痛苦和精神磨难。骨穿、化疗、胆汁引流,日夜不停的静脉注射、输血等等,手上、脚上,甚至头上都被注射过,注射孔连成了一线,连续的扎针使他两只手臂的许多静脉血管已经坏死,有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针头扎到了他娇弱的手指上,十指连心般的痛苦是无法言喻的,护士阿姨们常常擒着泪水不忍扎针。
当其他孩子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时,他面对的却是一片没有欢乐的死寂,一段没有歌声的青春,命运施舍给他的只是没有希望的挣扎和默默无闻的抗争,他依靠不间断的药物和治疗勉强维系着薄弱的生命。恶劣的病情使他知道不可以带着无知走完生命的道路,于是他拼命摄取课本中的知识宝藏,虽然一手挂着吊针但另一只手却紧紧握住了书本,处在生死边缘的他强烈要求回学校念书,所有人都被感动了,就这样他回到了课堂,如饥似渴的学习,经常是手臂插着输液针头上着夹板来上课,经常是淌着鼻血塞着棉花来上课,经常输液回家已是华灯初上但依然坚持做作业到深夜……为了补上拖下的课程,他还积极配合医生,在做胆汁引流手术时,他需要将一根根长长的管子从口里吞下直至胆囊内,考虑到他年纪小,为了保护大脑,医生决定不用麻药,他一边吞一边流泪,可他不哭,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从死神的魔掌中一步步夺回生命……其实在住院的4年中动过的大大小小的手术都是不用麻药的,这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学习!
3年,5年过去了,他跨越了生命的极限,坚强地活了下来。“活下去、学习好”成了他精神上一股强大的动力和支柱,在他的内心深处也蕴藏着一股极其朴素而深刻的责任感:活下去,是对父母的负责,学习好,是对老师、学校和自己负责!正如他自己说过的一段话:对我来说,顽强勇敢的同疾病斗争,就是对医生和护士的尊重和报答;遵守纪律,团结互助,学习优良,就是对老师辛勤劳动的尊重和回报;养好身体,努力学习就是对爸爸妈妈生我养我的最大尊重和报答。正是这些强烈的责任感激励着他坚实的在生命的路途上迈出每一步!
或许听到这里,你会认为疾病对于他来说不幸的,其实对于他的家庭而言同样是不幸的:父亲为了照顾孩子,不得不辞去优越的工作,母亲患有类风湿症,也是个需要照顾的人,但为了给孩子治病,母亲一再拖延自己的外科矫正手术,拼命打工,凑足孩子的医疗费,平时全家连一分钱也不舍得花。谈到他的父亲,就更领人肃然起敬了,若没有这位坚强的父亲,也就没有他的今天。
曾听说浙江萧山有位中医专治疑难杂症,父亲救子心切,便自行车换火车换长途汽车,24小时内往返,定期为儿子抓药,为了摸索儿子治病的最佳方案,他曾连续4年记录儿子的病情,仅一份体温曲线图就长达十几米啊……这是个为儿子呕心沥血尽职尽责的父亲,但用父亲的话说,做人的原则就16个字:摆正位置,牢记责任,尊重他人,懂得回报!的确,父爱如斯,但在这汹涌的父爱背后,是父母对于儿子,对于生命的强烈责任感。在这股责任感的驱使下,这一家子顽强地共同坚持着“生命保卫战”当然社会上还有许许多多关心着他,他的病情也同时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送去一份又一份炽热的温情,一份又一份爱。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爱。爱是相互的,在接受的同时,也需要付出,所以爱是情感,是纽带,也是一种责任。It is your duty. You have to take in hand!爱是一种责任。一种对亲人,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无私的付出。 爱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对他人的付出,对社会关怀的回报,爱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对死亡的抗争,对生命的坚持。爱是一种责任,这责任使他的人生充满张力,使人间处处有温暖……
高二(二 )沈昱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