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西欧考察漫记(一)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8-12-10

 ——《十二天的西欧情结》


 
    上海市徐汇区总工会赴欧考察团由区总工会副主席开建中任团长,徐家汇社区工会主席汤学科,宛平地段医院工会主席陈正明,教育工会主席龚小凤,华泾社区工会主席王莉韵,湖南社区工会主席金晓玲,五十四中学工会主席马骊等为团员组成。2005年2月28日下午13:30从浦东机场起飞往德国法兰克福,又3月12日中午12:00返抵上海浦东机场,历时12天。考察团几乎由中国留德博士周政新(上海人)全程陪同,大家都叫他周老师。他开着一辆车牌号为“K·XF5600”的绿色九人座德国产大众车(很象邮政车),途经欧盟中的德国、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法国、摩纳哥、梵蒂冈、意大利及奥地利九国。其中,德国去了法兰克福、特利尔、科隆、慕尼黑及斯图加特等地;法国去了巴黎、里昂、嘎纳、尼斯等地;意大利去了佛罗伦萨、威尼斯及罗马。一路上,看到了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高耸入云的埃菲尔铁塔和蜿蜒流过的莱茵河、浩瀚碧蓝的地中海……全程六千公里的旅途,除了路修得很好,指示牌标得很清楚,还多亏了车上有电子导航仪,让你放心,一般不会走错路。一路上,一车人如同一家人,有说有笑,阿明的妙语,阿汤的幽默,团长的严肃,小凤的豪爽……导致一眨眼就过了十二天,而对欧盟几国只是蜻蜓点水地有了一点点肤浅了解。请看《十二天的西欧情结》

    德国法兰克福时间2月28日17∶00,我们一行七人乘坐的中国国际航空CA935航班(好象是波音737)到达法兰克福机场,一出机舱,大厅里晃动的许多是中国人的脸,我们中就有人说:好象不在国外嘛。一会儿,麻烦来了,由于语言文字不通,我们找不到提取行李处了。这时我们的团长最忠于职守,马上收回大家手里的护照,要让我们都在他的视线之中,并安慰大家:“周老师来了,一切都会好的。”实际上这样挺有意思的,语言都通的话,出国和不出国还有什么区别?(阿Q)好不容易提取行李后,周老师已开着一辆绿色铮亮的九人坐车子来了。顿时让人有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觉。之后,大家先入住名为“LINDNER”的四星级酒店。再到一家叫“川外川”的中国餐馆吃了晚餐。这时,可能是时差,有人只想睡觉。气候舒服,不感到冷。路边,房顶有积雪。晚上,马路上出奇的宁静,楼房的好些窗户里透着淡淡的光亮,在半遮半掩的讲究的窗纱下,都有鲜花或盆花,看得出德国人对生活品质的细腻和追求。因为是夜晚,我们对法兰克福没有印象。

    3月1日(周二):周老师临时有事,原定的计划稍有变动。周老师请了一位也是上海人叫潘恒如的小伙子陪同我们到马克思故居“特利尔”及卢森堡,然后开往科隆。小潘为人热情,一路上向我们一面介绍欧盟哪里买东西是较合算的。如,卢森堡的汽油是最便宜的。香烟也是。一面介绍欧洲风情。

    我们到的“特利尔”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具有2000年历史。也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城。残留在特利尔的罗马古迹中,最珍贵的是大黑门它是特利尔的大黑门,是2世纪后半期建造的城门。当时还建有围护城市的城墙,但现存的只有一个城门。大黑门名副其实,全部由黑色石块堆砌而成。就连很高的地方也有巨大石块。(以照片为证)

    特利尔是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卡尔·马克思的诞生地。马克思的故居就在Bruecken大街。这是一座普通的民宅,这里除展出马克思的亲笔信、儿时的照片及家人的照片之外,还有对社会主义历史的详细解说。  我们的汤学科在“马克思故居”的留言本上深情地写到“马克思主义思想永放光芒!”大家都怀着对马克思的崇敬之情签名留念,就象过了一次组织生活。

    我们到的卢森堡首都卢森堡市是一座最大的古堡。首都卢森堡市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市内设有许多欧洲经济共同体的重要机构。卢森堡其实上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早在公元三世纪,已有人在此定居,至公元963年,古罗马帝国阿登公爵之弟西烈弗鲁克,在河畔建了一座城堡,称为卢泽尔堡,意思是小城堡。后渐成市镇。公元1347年,卢泽尔堡升格为大公国,而名称亦渐在传闻中改变,成为今日的卢森堡大公国。历史上,卢森堡处于德法要道,地形险要,一直是西欧重要的军事要塞,在全盛时期,卢森堡市曾经有过三道护城墙,数十座坚固城堡,23公里长的地道和暗堡,进可攻,退可守,因此有北方直布罗陀的称号。卢森堡被阿尔泽河和佩特罗斯河分为两部分,中间是河谷地带,而新旧两城就被河谷分为两部分,有100多条桥梁相连,其中有古色古香的砖墙,亦有现代化的金属桥,建筑精巧,各具特色。而桥的下面就是大峡谷。我们照片背后的那座桥好象叫“阿道夫大桥”。卢森堡大公馆就处于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中心,成为城市当中最具有观赏价值的建筑物。1572年始建,历时两年后简称了这种西班牙文艺复兴式的外观。18世纪,它的一侧被拓宽,就被改成大公居所。目前为止,卢森堡最受尊敬的大公家庭居住在里面。宪法广场的英雄纪念碑是1923年完工。当时是为了纪念一战中阵亡的将士,而在二战被毁坏之后重建的它就具有了双重的意义。纪念碑有12米高,上面的胜利女神像是出自本地艺术家克劳斯之手。

    傍晚时分(17∶00)我们到了科隆,第一印象,自行车特多。有的也安放儿童座椅。能在上街沿骑。让处在异国他乡的我们而生一种亲切感。我们先在“DORINT”四星级酒店入住,然后参观科隆大教堂及夜逛步行街,晚饭后又去了科隆酒吧体验德国人夜生活—喝正宗德国生啤。

    科隆大教堂是德国最大的教堂,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教堂之一,因而成为科隆城的标志。它以轻盈、雅致著称于世。它是一座天主教堂,位于科隆市中心,莱茵河畔。科隆大教堂又称圣彼得大教堂,是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1248年开始动工,1880年建成。内有礼拜堂10个。中央大礼堂穹顶高达43.35米,中央双尖塔高161米,直插云霄,使教堂外形有着足够的威慑力。大教堂四壁上方窗户上,全部绘有《圣经》人物,多彩多姿。12世纪的古文物被存放在教堂的金神龛中,被视为中世纪金饰艺术代表作。夜晚,装在四周建筑物上的聚光灯向教堂射出光柱,为它罩上一层淡兰色荧光,神秘莫测。

    从大教堂出来,向南,就步入了一条南北向的热闹街道,这条街叫高街,是 科隆步行街—高街
 
    科隆最繁华的商业区。4711香水,双立人刀具,迈森瓷器店……各种店铺一家接一家,但人气绝对没有南京路上的旺。陈正明在一家名表店里一门心思为爱人挑手表,全然不顾一行人已饥肠噜噜。实际上我们也是口袋瘪瘪,无心逛街。吃完晚饭,周老师建议体验一下科隆酒吧。在酒吧里,只有我们八个中国人,好多是大学生,女的不少。德国人是习惯续杯的,听说克林顿也去过德国酒吧,他续了四杯就走了,德国人不高兴了。嘿嘿,我们每人喝完一杯就回酒店睡觉去了。晚上的莱茵河上船来船往,很有特点的是河堤上钉着一个个箱子,白天打开,是一个个报厅。

    3月2日(周三)一早,天空飘着雪花,我们再次观赏白天的科隆大教堂。教堂的北面是科隆火车站,东面是莱茵河。横跨莱茵河上的大桥叫Hohenzollern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桥之一。我们在车上领略了莱茵河两岸的居民区风光,并沿着莱茵河碎步走了一小段路,照了像。同时,周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哥特式风格和巴洛克式风格的建筑外观上的区别。

    我们在罗马日耳曼博物馆( Rmisch-Germanisches Nuseum)外逗留了片刻。博物馆座落在大教堂周围的广场上。博物馆还没开门,透过玻璃看到从博物馆所在地下发掘出的一种叫"迪奥尼索斯莫赛克"的文物。这是2世纪的罗马人用来装饰居室的建筑材料,如今是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此外还有从1世纪到5世纪的古罗马遗迹的美术品,都整整齐齐地陈列着,展示给人们看。不断有一群群学生在老师带领着到来等博物馆开门,借此机会,我们和一群可爱的小朋友合影。小朋友都落落大方。9∶40离开莱茵河畔,前往科隆市工会进行公务活动。为了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他们的工会代表还给了我们每人一枚名叫“五月花”的徽章留念。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7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