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科作业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 钱世晔
在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音乐课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给课堂教学带来显著的变化,其中之一是课堂教学必须由封闭走向开放。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的开放,而科学合理地设计音乐课后作业就是将封闭的课堂拓展至课外、将封闭的教学时间延伸至课后的一种有效手段。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音乐课后作业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以为音乐课后作业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一、练习型作业 初中的音乐课本身是一种技能课,所以课后作业必然包含练习型作业。例如布置学生预习新歌、乐谱视唱、歌曲复习、器乐练习曲的课后练习等等。这些练习型作业可以巩固学生的音乐技能,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发展学生的音乐特长,是音乐课后作业的主要形式之一。
二、体验型作业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音乐感悟和体验,而音乐课后作业也应该从单纯的练习型作业中走出来,体验型作业就是加深学生的音乐感悟和体验。如教完欣赏曲目《上海本是好地方》时,我布置这样作业:“课后跟磁带学唱《上海本是好地方》,体会歌曲中上海的地方特色对上海的赞美之情。”通过这样的作业,让同学既能加深对教材曲目的熟悉,又能产生对居住地上海的喜爱之情。又如在欣赏完德彪西的《月光》后,我将音乐复制给每个学生,并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听乐曲,感受乐曲描述的意境,体会乐曲的情感。” 通过布置体验型音乐课后作业,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的音乐感受,增加学生的音乐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研究型作业 当前的的教学要变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主动探究,提倡研究性学习,布置音乐课后研究型作业是在音乐课中尝试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如在教授《欧洲古典大师》一课,我布置这样的作业:“课前了解作曲家海顿,贝多芬的生平事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网上查询等方法收集资料,在上课时分组交流。这样的作业既增长学生的音乐知识,又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又如在教授《少年抒怀》一课时,为了倡导学生感受、品位歌曲中健康、朝气、积极向上、对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精神境界,提高审美情趣。抒发真挚的情感,畅谈理想。我布置同学回家自己准备一首喜爱的歌曲,在下节课进行交流展示。这样的课后作业,同学十分有兴趣,而且一举两得:既让教师对学生歌唱水平有所了解,又让学生有展示艺术才能的机会。通过尝试布置研究型作业,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体现了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活动型作业 随着课堂教学活动性的增强,音乐的课后作业也应该向活动化发展。例如可以布置学生欣赏新年音乐会,利用音乐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参加班级班会活动、参加各项文艺汇演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型作业,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增进交流,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扩大音乐视野,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五、创造型作业 音乐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所以,音乐课后作业还包含创造型作业。如布置学生课后给歌曲配打击乐伴奏、根据歌曲新编歌词、旋律填空,为图画配音乐,为诗歌配音乐等等。通过这些作业,让学生尝试自主的创造音乐的能力,并学会把音乐课上学到的东西加以灵活运用。
总之,在新形势下音乐课后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当然,音乐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不能盲目布置而导致增加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随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音乐课堂给学生带来了很多合作问题,在音乐课上,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几个同学的合作才能完成,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成为音乐课的主要目标,让学生学会合作成为新时期音乐教师的职责。同时,美好的音乐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学生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中,能够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我想,这些或许都是其他课程所取代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