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现在我还打不过你,一个台湾我才占个边就不行了,还得攒实力。不过,你既然这么软弱,那么你的属国就不应该是你的啦。行吗?万一,惹急了他,咱们现在可打不过呀!冒把险瞅机会,于是,在1875年,趁着清政府正忙于平息新疆之乱的机会,日军向南武力占领琉球,向西对朝鲜进行列强似的武力进攻,最终逼迫朝鲜政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等一系列强才能获得的贸易、领事等特权。列强欺负我,因为他们比我强;而我又比你强,所以我要欺负你。清政府呢,“朝鲜虽我藩属,而内政外交,听其自主,我朝向不与闻”漠然置之。为什么呢?其实就是被一群流氓揍怕了,一提打架,不打不打,打架不好,是素质低的表现,大家千万不要打架,以和为贵以和为贵。什么,他打你?打架不好,不文明,没素质。你实在打不过他就别打了,示弱了,他就不打你了,你看,以前他们老揍我,我现在不挨揍了吧!别再说了,别再说了,听,你就听,不听就拉倒,实话告诉你,我现在自顾都不暇,顾不了你,也不想掺和,你自便。
日本小试牛刀的结果,很痛快很满意。于是,一方面日趋强硬,1878年4月,日本将琉球王国改为自己直辖的冲绳县,搬离琉球王室,直接把琉球变成自己的领土。清朝一交涉,《北京专约》一拿出来,这是咱们一起签的条约吧,白纸黑字,你泱泱大国不会不认账吧?连清朝请来交涉的美国前总统格兰特都哑口无言,更何况清政府了,也只能去找那个半路子出家的坏了菜的自家谈判代表算账出口气了。另一方面,积极扶持朝鲜政治力量中的亲日派,靠什么扶持,羊毛出在羊身上。靠贸易特权廉价获取朝鲜的资源、物资和产品,满足国内需要,然后再向朝鲜倾销日本的成品产品,从中获取巨大利润后,再拿出来一些。于是,朝鲜政局就变得复杂了,一分为二。先是亲清派和亲日派开始斗,随后,清朝加入进来,日本一看也加入了进来。最后,清朝和日本斗起来了。
其实,日本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它内部分歧为“内治派”“征韩派”和“征台派”三种。此时,“征台派”受挫,不言语,都打了,打不过,闭嘴吧;那么只剩下“内治派”和“征韩派”之争。所谓“内治派”就是先发展先攒实力,实力够了明显强了再打;“征韩派”呢,就是现在就打朝鲜,该出手时就出手,过了这个村怕是就没这个店了。说白了,打是肯定得打,关键是晚点打、稳妥打,还是马上打、必须打。为此,他们互相争斗互相掣肘互相压制,除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轮番上台表演——权力更迭频繁之外,他们还彼此进行刺杀——政治暗杀。政见不同不仅仅是不相与谋,还是赤裸裸的耻辱和仇恨。这个可比中国政治中的语言攻击——弹劾厉害得多。但日本人有一点,就是争是争了,杀也杀了,一旦有路线和路线走上了,大家必然“百纳协作”,齐心协力,精心调查,各自准备,用上用不上再说。
中国国内自始至终存在着主战和主和之争。主战的,就是清流派和后来的维新派,以光绪帝为核心。西方人,人高马大的,脑瓜子贼灵,武器也厉害,干不过人家也就算了;同为东方人,那么矮的个,要不是当初你们学我们,哪有你们的今天,还想跟你老师(一说祖宗)牛,太自不量力了,欠揍。主和的和具体操作的,代表人物是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这又从何谈起呢?
光绪帝
1、李鸿章是当时军队的实力派。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实战充分证明几百年前老祖宗率领的纵横一统天下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烂透腔了,在农民面前都不堪一击。而随着当时军事控制政策的放开,允许各地地主兴办团练,于是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创建的湘军和淮军在实战之中大展身手,取代了八旗和绿营,成为了清朝军队的顶梁柱。随后,这两根顶梁柱在平定新疆之乱和中法战争中屡立战功。而中法战争之中,装备落后的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给清政府当头一击,条件不对等,装备技术都上不去,没法跟人家打,于是斥巨资从英德等国购买了一批先进的舰艇装备给北洋水师——李鸿章淮军的一支率先装备上了,并聘请海外海军军官,模仿英国海军模式进行训练。1888年,北洋水师改称北洋海军,成为了当时中国唯一的一支国家级的海军。拥有25艘舰船,旅顺、威海、大沽三处主要基地,军队训练水平不亚于西方的远东海军劲旅,因为舰队中有“定远”“镇远”两艘称雄亚洲的一等铁甲舰,北洋海军当时被誉为亚洲第一。实力这么强不能白强,得承担责任的,所以北洋水师跟日军打很正常,但作为领袖的李鸿章怎么还是主和呢?
2、自己知道自己的问题、水平和实力。
“伏查战舰以铁甲为最,快船次之。北洋现有‘定远’‘镇远’铁甲二艘,‘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快船五艘,均系购自外洋,‘平远’快船一搜,造自闽厂。前奏所云战舰,即指此八艘而言。此外‘超勇’‘扬威’二船,均系旧式,四镇蚊炮船,仅备守口”;‘威远’‘康济’‘敏捷’三船,专备教练学生,‘利远’一船,专备转运粮械……历考西洋海军规制,但以船之新旧、炮之大小迟速强弱,不以人数多寡为较量。自光绪十四年后,并未添购一船,操演虽勤,战舰过少。臣前奏定海军章程及两次校阅疏内,迭经陈明在案。”
啥意思?第一、1888年之后上面不重视,不拨钱不添新船,总战力不足,仅八艘可以打大仗。第二、具体战力装备的技术太落后,19世纪90年代前后,西方出现了新的海军作战理念,就是战舰采用大量高速射的新式火炮,以密集的弹雨来击溃对手,摒弃了以前海战靠人多,火炮靠口径大小的观念。看上去,李鸿章密切关注着世界海军装备技术的发展,还是个明白人,但是上头不拨钱没戏。第三、李鸿章从奏折中透露出来了,就是北洋水师更多的注重的是“大国”的面子工程。为了皇帝、官员的面子,有舰队,很大,亚洲第一,出来遛跶啦,大家欢呼,看到别人羡慕的眼神,有面子,真有面子,只是徒有其表。
而日军呢?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海军拥有可出海作战的主力军舰31艘(二等铁甲舰3艘、巡洋舰11艘、炮舰17艘),其中包括专门为克制中国“定远”“镇远”2艘铁甲舰设计建造的3艘“松岛级”军舰,还有同时代据说全世界火力最猛、航速最快的巡洋舰“吉野”号。本来,中国想买来着,后来因为新疆平乱花费大量的军费,经费紧张,剩下的经费呢,得可权力个人优先使用,什么修颐和园,什么举行大婚,什么三海工程之类的,没余钱,不买。日本一看,勒紧自己的裤腰带,我买。于是,就成日军的了。
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军和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总吨位27000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总吨位约17000多吨。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和总排水量72000吨的海军,超过了北洋海军。日本还出动乐善堂、玄洋社等间谍组织和人员潜入中国,加紧对中国各方面的情报搜集和渗透。
3、弱而挨打,疼则怕战,习惯呈自然心态。自己实力究竟如何,当然也不是自己说了算。说技不如人不能打。因为领导不重视。显然有推卸责任之嫌。国家养你也不是白养的,花了那么多钱就是为了打仗,你说不行不能打太弱就可以搪塞过去么?养白养了,钱白花喂狗了怎么地?所以,深层原因一发掘,原来是被外来的强者欺负怕了,见到外来的强者就哆嗦,就恨不得赶紧的和平、迅速的平息,要不兴许更丢人。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几次与强者的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败了,教训是人家海战厉害,咱们躲着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又败了,看明白了,人家陆战海战都厉害,在于枪炮器械,咱得学人家,不学不行啊。中法战争,不败而败,海军是关键,不跟上世界的步伐是不行的,太惨了,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北洋海军。
但这么多次都败了,胆小了,岁数也不年轻了,锐气也没了,真不愿意冒险了。
4、完全指望别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李鸿章主张和,除了对自己对敌人的发展实力进行评估和对外来的强者心有余悸外,还有一个依仗,就是想依靠俄国和英国来压制日本,“以夷制夷”。他有种说法:一群狗争肉骨头,你把肉骨头扔到狗群里,狗们互相咬架,肉骨头就安全了。你这不扯呢么?一狗叼着骨头跑远了怎么办?或者狗们咬完架或不咬架怎么办?
1882年,朝鲜发生大院君李昰应唆使的兵变,日本趁机出兵朝鲜,清廷亦派兵朝鲜。平息叛乱后,清朝与日本皆驻军汉城。清朝将李昰应逮捕,囚禁于中国保定,1885年获释。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日本见清朝忙于应付法国,驻朝清军兵力大减,决定寻衅以图朝鲜,密令其驻朝鲜公使竹添进一郎策划朝鲜亲日派发动政变。
朝鲜国王李熙
李鸿章向俄国提出调停建议。俄国果然出面了,两次照会日本,要求其和清朝一起撤军。日本很紧张。日本怕俄国来真的。因为以此时的实力,它根本打不过作为资深列强之一的俄国。
在1891年5月,俄国太子亚力山德罗维奇,也就是后来的尼古拉二世访问日本时遇刺受伤(“大津事件”),刺客津田三藏被审讯时坚称日本人都知道俄国人要争夺东亚的利益,是日本的大敌,既然俄国的太子来到日本,正是日本爱国者斩首夺旗的大好机会。这一下子揭开了日本对俄罗斯长期以来秘而不宣却实际存在的既恨又怕的心态。俄罗斯觊觎远东的利益,对日本的扩张是个威胁;想跟俄国竞争,又自感实力不足,对俄国的欧洲强国实力心存畏惧,怕打不过。本来这种心态是掩盖着的,突然一下见光了,万一俄国发脾气,打进日本怎么办?日本政府惊慌失措。于是,出现了许多的特别的情景。事发第二天,明治天皇“紧急临幸”京都,隔天一早在神户港登船当面向尼古拉致歉。日本各地的庙宇教会全部被命令祈祷俄国太子痊愈,学校停课,各种社团和知名人士发来的慰问电多达一万余封。日本山形县一个地方甚至还通过法令,禁止姓津田的人家取名三藏。
1898年的尼古拉二世
但这个时候,俄国好像发怒了。日本立即好言好语回应,拍着胸脯保证绝无侵略朝鲜领土之意。你放心“帝国政府对俄国政府友谊的劝告,深表谢意!”俄国人一听很顺耳,只要不影响我的利益,那行,好吧,你保证了,我谅你也不敢。反也是,一群菜包子,谁不想多啃两口,行了。
李鸿章一看很失望,请英国出面吧。想知道日本跟英国此时什么关系吗?当时,日本想方设法哄着英国高兴,是英国佬的小弟,英国也希望小日本牵制大胃口得寸进尺的俄国呢。英国人出面了,劝一遭回来了:日本人听不进去,我尽力了。再说了,我的利益在上海,朝鲜这事跟我无关,我可给你个面子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