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中学高中英语组11月27日开展了公开教学展示活动。王欣怡老师主动承担了开课任务。以‘The stories behind the names’为题进行了阅读教学展示。
课前王欣怡老师做了充分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课时为本单元第一课时。从语篇类型来看,为记叙文,包含两个人物故事。从语篇内容来看,介绍了两位艺术神通——Picasso和Mozart。文中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艺术导入,引出主题句,即两位艺术家都是神童,但却有着不同的人生故事,之后是两位艺术家的人物故事。从语言看,句型结构不难,但有些艺术领域的专有名词,学生不熟悉。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于西方艺术家及其作品接触不多,但已基本掌握了skimming、scanning等阅读策略,因此获取文本表层信息等浅层次的理解类活动,不会有大困难。但要进行分析与判断等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类活动,以及判断与评价等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类活动有一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和激发。
教学设计上,王欣怡老师首先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并让学生熟悉一些可能会妨碍阅读的词汇。课堂上,由于文中两个人物故事相对独立,因此采用互补式的方式(jigsaw reading),一半学生读Picasso,一半读Mozart。通过互问互答,获取信息和梳理故事情节。学生的认真倾听,积极互动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本课的另一个亮点是王欣怡老师在各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核心素养的培养。读中读后共5个学习活动,由浅入深,指向不同的核心素养。其中,第二个活动中,一半学生读毕加索的故事,另一半读莫扎特的故事,根据timeline找到两人人生中的重要事件,有些答案能直接提取,有些则须基于理解转述或概括,是基于文本的学习理解类活动。第三个活动中,学生根据已有的timeline向对方提问,分享和获取更多信息。这就需要学生倾听和思考提问的能力。第四个活动中,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两位艺术家的相同点和不同的人生结局,培养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的思辨,引导价值取向,渗透学科德育。读后活动中,小组合作,以艺术节radio program的形式,将之前输入的语言进行输出,并形成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课后教研组内开展了评课讨论,老师们充分肯定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王欣怡老师流利的口语表达,同时也在时间把控,发现学生回答时的亮点,以及评价列表的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
通过本次公开课的打磨,开展和课后教研,不仅王欣怡老师收益颇丰,也促进了全组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
王欣怡 商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