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阅读建筑之美 品鉴艺术盛宴——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党总支组织党员参观上海世界会客厅主题党日活动

作者(来源):党总支    发布时间:2025-02-26

1.jpg

2.jpg

3.jpg

2025年2月21日,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老师齐聚上海世界会客厅,开展了一场主题党日参观活动,带领老师们聆听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故事,鉴赏传统和现代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4.jpg

上海世界会客厅坐落于北外滩,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之处,原址为承载百年历史的扬子江码头,建筑面积9.9万平方米,由三栋楼组成,这三栋楼即可相互连接贯通,也可单独成栋或成层。其中2号楼和3号楼的外立面按照历史建筑原貌重建,从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历史建筑的原汁原味,是上海滨水建筑中较为出色的建筑艺术形象代表;1号楼则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体现了上海滨水建筑的新风貌。

5.jpg

老师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会客厅内有70余件各具特色的艺术作品。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取材于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由2828块手工烧制的琉璃艺术装置墙《江南印象·绿水青山》,它是国内最大琉璃艺术装置墙,除此之外还有国内最大室内风景油画《日出东海》和国内最大花卉主题马赛克镶嵌艺术作品《满园春色》,三幅超大尺幅的作品给老师们带来了视觉的冲击让老师们感到震撼。世界会客厅还拥有最开阔的观景平台,在这里可以看到外滩万国建筑群与陆家嘴摩天大楼遥江对望,仿佛让大家听到了百年间上海滩的潮起潮落。

参观结束,老师们意犹未尽,通过此次参观使老师们领略到了上海世界会客厅作为上海新地标的多元文化魅力与创新活力,深化了对城市历史与现代发展的理解,拓宽了老师们的视野,也让老师们重新审视了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未来建设者的引路人,我们要时刻追赶时代与城市发展的脚步,不断提升自己,为新时代培养出更杰出的人才!


参观后感:

作为党员,此次参观上海世界会客厅,深感其不仅是城市地标,更是国家形象的生动缩影。会客厅以“新老融合共生”的设计理念,将百年外滩的历史底蕴与陆家嘴的现代风貌交织辉映,展现了“中国故事、上海表达”的磅礴气象。站在观景平台,黄浦江两岸的壮美画卷尽收眼底,既有万国建筑群的厚重沉淀,又有金融中心的时代脉搏,令人直观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步伐。展厅内精妙的艺术展品与重要活动印记,更传递出“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和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作为党员,我深刻体悟到:唯有立足本职、勇担使命,方能以行动赓续这份精神,为书写国家发展的新篇章贡献力量。——初中第一党小组  王春艳


站在世界会客厅放眼黄浦江的两岸,可以看到一部上海发展史,右手边是老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历史建筑,对面是上海改革开放的成果陆家嘴金融中心,身后则是大气磅礴的世界会客厅,美丽的景致浓缩了上海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世界会客厅不仅是上海的城市形象代表,还展现了文化的多元魅力,体现了中国故事、上海表达,让人感受到上海海纳百川的海派气质。——初中第二党小组 王旭华


 学校组织党员参观地处北外滩的世界会客厅,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汇,历史与现代的融合。走进它,我们感受到它在向世界展示上海大气谦和、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和文化底蕴,喜迎八方客,诚待四海宾,它不仅仅是上海城市形象的代表,更是中国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的体现。——初中第三党小组   于倩


在党总支的策划、组织下,参观了位于上海北外滩的“世界会客厅”建筑群。它是一组融合了历史与现代元素的地标性建筑群。这里既有古朴厚重的清水砖墙,又有现代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建筑外观保留了历史的痕迹,而内部则通过传统琉璃工艺与现代LED技术的多媒体装置,展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通过建筑师的精心设计、打造,让原本的老建筑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与活力,置身其中深感震撼: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城市如此之韵味十足!“世界会客厅”的言下之意就是“海纳百川”,接纳一切美好、一切为城市发展、中国发展、世界发展的客人来沪,共商合作、交流!我们作为党员教师,要不断开拓视野,与城市发展、时代发展同步。引领自己走在时代的前列:教好书,育好人!——高中第一党小组  郑珠玲


踏入北外滩十八号世界会客厅,震撼扑面而来。它将历史底蕴与现代气息完美交融,落地窗外,黄浦江波光粼粼,诉说着往昔的繁华商贸。步入其中,精致的陈设、前沿的科技展示,彰显着海纳百川的上海胸怀。在这里,能看到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印记,多元艺术碰撞出奇妙火花。无论是做旧如旧的建筑风格,还是蕴含中国文化底蕴的设计展品,都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上海作为国际交流窗口的魅力,也对这座城市的开放包容有了更深体会,更期待未来能在此见证更多精彩的国际故事。——高中第二党小组  宋微微


走出世界会客厅,夕阳的余晖洒在外滩的建筑群上。这里不仅是上海的会客厅,更是中国与世界的对话空间。我深深感受到,教育就像这座会客厅一样,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作为教师,我们要以开放的胸怀拥抱变革,以创新的精神探索未来,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新时代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书写教育的新篇章。——高中第三党小组  孙俊怡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7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