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家庭教育失误是引起中学生考试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纠正家庭教育中的误区,使中学生减少内心冲突,保持心理健康,提高适应能力,促进创新精神与时间能力的提高。
一、确定适当的期望值。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习。目前,家长期望值普遍过高,应适当降低。家长要对孩子的视力要有客观的了解和评价,要有正确的人才观,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亲戚朋友中发展较好的孩子进行攀比,要正确认识自己孩子的实力、个性、兴趣特长,扬长避短。
二、培养孩子健康的归因风格。一个人的“归因风格”是他的人格特征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人们之间的个别差异。不同的归因风格对人有不同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将不可控的消极事件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普遍的因素,那么一种弥漫性或抑郁性状态就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如果不是这样,人们在经历消极事件后产生的无助感只会限于特定的时空条件,而不足以降低人们的自我评价和弱化其动机,相反还会强化随后行为的动机。因此,培养孩子健康的归因风格有利于消除他们的考试焦虑。
三、鼓励孩子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家长之所以片面追求孩子学业的高分,主要是因为升学、就业及对人才的片面理解。由于中高考一直担负着选拔人才和宏观上平衡社会分工的职能,加之我国中高考体制基本上仍是“一张考卷定终身”,学生能否升学,显然关系到他竟来能获得什么工作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目前我国低升学率的状况又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客观事实,家长应更多地看到社会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才之间的竞争主要不在于书本知识而在于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竞争。为孩子将来打算,鼓励他们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才是明智之举。
四、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自主性、自主能力和坚毅品质。鼓励孩子在实践中增长能力。培养独立意识、自主性、自主能力和坚毅品质,有助于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减少考试焦虑的发生。更重要的是,独立意识、自主性、自主能力和坚毅品质将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因素使孩子终身受益。中学生生理的迅速发展促使其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成人感”,独立自主性发展很快。因此他们极想争取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立自主地位和权力,很想充分大会自己的作用。如果家长不顾及中学生的这一特点,一味以“居高临下”的态势,“尊严的面孔”,命令式的语气对孩子发号施令,孩子的“逆反”心理或“闭锁”心理就难以得到解决。
五、父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中影响孩子。家长作为一个成人在社会上立足奋斗,给予孩子的影响和作用,不仅是经济供养者、监护人,而且是做人的榜样、行为的表率。父母不仅应有某种好的行为习惯、业余爱好给孩子以示范,而且应在其基本素质如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等方面对孩子产生良好、持久、深刻的影响。父母如果言行不一,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就会对父母甚至对其他人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孩子的这种心态如果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矫正,久而久之,就可能形成一种消极的人格特征,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六、父母应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来实施家庭教育,以减少孩子内心冲突,减少考试焦虑的发生,保证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在任何家庭教育失误的背后都隐藏着一种父母对孩子的深沉的爱,一种刻骨铭心的爱。中学生也应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多与父母沟通、增进相互间深层次的理解,应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努力达到父母期望,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