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
委托管理闵行区上海市吴泾中学实施方案
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郊区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进一步提升郊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按照沪教委基【2011】64号文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第三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经徐汇、闵行两区教育局研究决定,由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委托管理上海市吴泾中学。为了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徐汇和闵行两区教育局具体指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农村辐射,支持郊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进一步推进农村素质教育的实施,不断探索管理机制的创新,充分利用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服务郊区农村,大力推进上海市吴泾中学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责任主体转移机制
1、委托管理责任主体: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
2、双方组成由支援方负责人为首的托管委员会,实行托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支援方派出校级领导辅助管理。
附:委托管理委员会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杜育敏(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校长)
副组长:郑海青(上海市吴泾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
成义忠(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党总支副书记)
成 员:吴 洁(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副校长、党总支副书记)
朱文花(上海市吴泾中学副校长、党支部副书记)
陈云晓(上海市吴泾中学副校长)
3、工作形式:实行托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的领导主要负责总体工作上的指导,上海市吴泾中学的领导主要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
三、托管团队工作机制
1、团队配置:管理团队、带教教师、专家团队等。
在委托管理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管理团队中的三位成员分别负责吴泾中学德育、教学、课程等方面常规管理的指导工作。
附:管理团队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成义忠(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党总支副书记)
成员:魏 蓓(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学教主任)
张运暖(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教导主任)
裴华明(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教科研主任)
在管理团队的直接领导下,带教教师负责吴泾中学年级组和教研组的常规管理的指导工作。
附:带教教师名单如下
周慧香 黄 映 邹文莉等主要负责吴泾中学年级组的常规管理指导工作。
刘素霞 苗 伟 方玉清等主要负责吴泾中学教研组的常规管理指导工作。
专家团队由徐汇区教育学院及市、区有影响的专家组成。根据吴泾中学和五十四中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配。
2、工作机制:采取驻校、带教、定期指导、双方交流、专家引领等开展工作。
驻校人员:成义忠等三人,每周3—5天时间对吴泾中学在德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和帮助。
带教:分年级组管理、教研组建设、课堂教学、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不定期全方位带教。
定期指导:在学生发展、干部和教师发展、学校提升方面,每学期进行1—2次指导。
双方交流:两所学校的校级领导、中层领导、教研组长、年级组长、部分班主任、部分教师等不同层面每学期至少交流一次。
专家引领:针对吴泾中学的办学实际,由五十四中学负责聘请市、区有关专家在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德育思想等方面每学期进行1—2次专题报告和讲座。
四、校情分析与诊断
1、学校形状:
上海市吴泾中学是一所公办初级中学,位于闵行区西南地区城乡结合部。学校现有26个教学班,中预年级10个班,初一年级8个班,初二年级4个班,初三年级4个班,学生人数908名,其中有75%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职工100名,其中专技教师74名,教辅总务职工26名。在74名专技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1名,中级职称教师37名,初级教师25名,见习1名;年龄在35岁及以下教师34名,在36岁到50岁之间的教师36名,50岁到60岁之间的教师4名;区骨干教师2名,区学科中心组成员4名。学校领导班子共9人,平均年龄为46岁;其中研究生1人,本科7人,大专1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3人。
学校初步形成了以“民族精神特色班集体创建”为主要形式的育德经验。初步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深化课堂改革的工作经验。学校实行了“研训一体”的教师培训模式。学校中的大部分教师比较敬业,教育教学上也取得了一些荣誉和成绩,健美健身操运动的推广,使艺术教育得以持续发展。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的办学质量距离上级的要求、家长的期望、社会的认同还有一定的距离。
2、初态评估问卷调查情况:
(1)受调查学生所提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希望老师不要拖堂,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休息(有33%的学生认为老师有拖堂现象)。提高课堂趣味性,提高教学有效性,实现从加班加点到讲究效率的转变(有50%的学生希望老师改变策略,提高课堂效率)。
(2)受调查教师认为制约本校发展的瓶颈是:生源问题,家长对子女教育不够重视,行为习惯差、学习习惯不好,缺乏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教学问题,教师教学水平,专业素养要进一步提高。管理问题,教工凝聚力、干部协作能力、学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受调查家长和社区所提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因为生源较差,希望全体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育和引导学生,对学生中不良现象进行严格的教育。希望老师能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希望学校按时放学,老师与家长增加沟通。
3、存在问题:
根据初态问卷评估、近期走访、实地调查,结合吴泾中学三年发展规划,我们认为学校现阶段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学生培养问题
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子女占学生总数的75%,家庭层次结构比较复杂,许多学生由于在成长阶段缺乏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部分家庭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动力都存在一定问题,表现为:自主自立意识差、行为习惯差、基础知识差、学习习惯差。对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挑战。
(2)教师发展问题
吴泾中学本来是一所完全中学,2008年初高中的分离导致部分骨干教师流失,目前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教育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对教师培训提出了新的挑战。骨干教师较为匮乏的师资结构为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不少教师还不大注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表现为学生在阅读、书写、运算、作图以及作业等基本习惯较差。部分教师把握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的能力不强,导致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不扎实和学习达成度不高。
(3)教学效益问题
学校虽然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教师必须不断追求的。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多,练的少,而且没有关注全体,导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较差。有效课堂和有效教研的建设,还需大力推进。
(4)学校管理问题
社会的认同、家长的期望、学生的需求、教师的发展对学校干部队伍管理水平、干群之间关系、家校互动配合等方面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学校管理还需建立规范、有效、民主、科学的制度,以制度建设促进和谐校园、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强干群沟通,发挥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教职工、师生齐心协力的内在动力。
五、托管目标和具体措施
(一)总目标:
以“两习惯”、“两能力”、“两化”共六个项目引领学生培养、教师发展、学校管理。逐步养成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较强自信心。绝大多数教师通过两年的努力,要成为能在继承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形成新课改的思想理念;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形成吴泾中学规范、科学、民主的校本管理制度体系;家长、社区对学校办学的满意度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的提升,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地域影响力。
(二)分阶段目标和具体措施:
2011年10月—2011年11月。成立委托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委托管理工作;委托管理委员会建立例会制度,每月上旬召开一次会议,反馈上月工作情况,按计划规范下阶段工作。五十四中学常驻管理人员先期深入学校,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等情况,制定和修改切合吴泾中学实际和需求的委托管理形式和方案。
针对吴泾中学学生培养、教师发展、学校管理三个方面现状,采取基于问题解决、突破重点、突破难点的“项目引领”策略。在具体项目研究运作过程中坚持程序化,注重细节和过程,低起点,高要求。
第一、学生培养
根据吴泾中学学生现状,主要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两个方面设置项目进行规范。
项目一: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分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6月):主要从自觉遵守纪律和文明礼貌两个习惯养成方面进行教育。培养学生文明守纪,具备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第二阶段(2012年9月—2013年6月):主要从礼仪素养和自我管理两个习惯养成方面进行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不断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做一个正直、善良、健康的中学生。
具体措施:
1、根据吴泾中学学生实际,从最基本的规范入手,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确立德育为先的办学定位,树立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根据各门学科的特点,与教育内容相结合,采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有机地渗透,逐渐达到教育目的。
2、充分发挥班主任主力军的作用,通过学生少先队活动、主题班会、校会、社会实践等活动,寓行为规范教育于具体活动中,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努力让学生在平等、民主、亲密、和谐,富于情趣的班级活动中认识自己、教育自己、展示自己、管理自己、发展自己。管理团队成员对吴泾中学全体班主任进行一次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专题讲座。
3、开办建立家长学校,提供家长学校专题式学习辅导,主要涉及以下八方面:习惯养成、亲子沟通、心理辅导、成功励志、特长培养、美德培养、学习评价、家庭氛围营造等,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监测手段:
访谈、问卷、查阅资料等形式进行测评。
项目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分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6月):培养学生学会设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学会预习,提高自学能力。
第二阶段(2012年9月—2013年6月):培养学生掌握听课、作业、复习、考试、总结等学习环节,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学业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高。
具体措施:
1、针对学生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引导教师教育学生养成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珍惜时间,讲究效率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制订学习目标, 制订学习计划(日、周、月、学期计划)。
2、指导教师进行预习案设计研究。针对学生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总结反思等学习环节,管理团队与专家团队成员通过教师与学生两个不同层面进行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专题讲座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3、要求全体教师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年举行一次“五十四——吴泾”星级学生评比活动,奖励在一学年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
监测手段:
1、访谈、问卷、查阅资料等形式进行测评。
2、以“2011年11月第一次期中考试与其它24所学校比较情况”为基准,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
第二、教师发展
根据吴泾中学教师特点,主要从课堂教学能力和命题评估能力两个方面设置项目进行引领。
项目三:课堂教学能力培养
分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6月):主要在课堂对话能力方面对教师进行培养。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教材的实际出发,实时、适度、适量、有序地进行师生对话交流,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第二阶段(2012年9月—2013年6月):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规范,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在三至五年职初教师中着力培养3—5名的尖子力量,使之成为学校甚至区级骨干教师。
具体措施:
1、建立“两长”引领、专家指导的制度(两校联合教研、专家讲座)。2012年3月专家团队对吴泾中学全体教师开设关于课堂对话能力培养和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的专题讲座。针对课堂对话能力的培养和课堂教学有效性,两所学校进行教研组长专项交流研讨;教研组长交流研讨后,吴泾中学各教研组开展专项研究。
2、在教师中持续开展坚持教学常规的教育,深入教研组、备课组,加强过程管理,不断加强对“五教学常规”的落实检查和反馈工作。坚持并提高质量分析制度,从质量分析中找出教学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师教学行为。开展“三个一”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研读一本有关教育教学书籍,每学年举行一次高质量公开研讨课,每学年撰写一篇教育教学心得或校本教材。
3、坚持中考学科送课到校,引领教研组和备课组针对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聘请专家到校给老师以方向上的引领和操作上的指导。教育并引导教师努力做学生喜爱的好老师,上学生喜欢的有效课,不断提高师德师能水平。开展“我最喜爱的一节课”评比活动。每学年举行一次“五十四——吴泾杯”教师教学大奖赛。
监测手段:
1、访谈、查看会议记录、有关资料等形式进行测评。
2、以“2011年11月第一次期中考试与其它24所学校比较情况”为基准,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
项目四:命题评估能力培养
分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6月):主要侧重于教师命题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不断提高选编能力、改编能力、创编能力,以求得学生作业和考试的有效性。
第二阶段(2012年9月—2013年6月):主要侧重于教师评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学生作业、考试后进行正确的诊断和分析,作出客观的评价,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改变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具体措施:
1、引导各教研组分备课组收集整理符合学生实际的题集,建立学科题库,实时修改、更新。
2、在学期中按教研组针对同一阶段内容举行一次教师命题评比。
3、组织学校部分领导和教师参与徐汇区学术节的相关活动,开展校本培训研修一体。聘请专家到校指导毕业班教学工作,协助抓好毕业班升学质量。开设两校教研组长、部分备课组长工作论坛,进行命题、课堂教学等的有效性研究。积极引导教师养成相互协作、教学反思的习惯,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效果。
监测手段:
1、访谈、查看会议记录、有关资料等形式进行测评。
2、以“2011年11月第一次期中考试与其它24所学校比较情况”为基准,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
第三、学校管理
根据吴泾中学发展情况,主要从校本管理制度化和校本德育课程化两个方面设置项目进行运作。
项目五:校本管理制度化
分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8月):加强干部队伍培养,提高学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二阶段(2012年9月—2013年6月):本着以人为本、规范办学、科学管理、有效发展的办学策略,完善并形成吴泾中学学校管理手册。
第一、二阶段(2011年11月—2013年6月):增强学校凝聚力,推进学校人本管理机制,形成民主、科学、和谐的学校文化,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具体措施:
1、开展两校联动,一学年举行两次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交流研讨活动。引入学校校务会机制,通过行政会议、个别指导、外出培训等形式,逐步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管理水平。推进和完善中层干部目标责任、工作汇报、述职及工作考核制度。
2、修订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形成切合吴泾中学管理实际的管理特色,通过管理流程化、精细化,改变管理的随意性和粗放式。以制度来确保“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的建立,并为教职工建立明确的工作、价值、利益导向。
3、努力推进以校务公开民主管理为重点的学校民主建设,从源头上维护教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切实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营造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教工团队的协作意识,指导教工为了学校健康有序发展,献计献策,团结一致。
监测手段:
教工访谈、培训计划、会议记录、问卷和查看会议资料等进行测评。
项目六:校本德育课程化
分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6月):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班主任育人主力军的作用,提高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也为德育分层主题教育作先期的人员准备。
第二阶段(2012年9月—2013年6月):推进民族精神特色班集体建设,加强德育分层主题教育,形成符合吴泾中学实际的分层教育研究成果。
具体措施:
1、坚持班主任工作例会研讨制度,定期组织班主任工作汇报、研讨交流、专题报告、参观学习等活动,大力弘扬优秀班主任的经验。贯彻落实《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结合中华文化、历史名人、民族精神等教育,开展系列活动。每年举行一次“五十四——吴泾育人奖”评比活动,奖励在一学年中表现突出的先进班主任。
2、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开展学生成长教育。中预年级重点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学习习惯的培养。初一年级:重点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二年级:重点进行道德诚信教育,通过青春期的调适,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初三年级:重点进行责任使命教育,进行升学与人生的规划。组织吴泾中学有关教师与五十四中学获得市级三等奖的《以爱育人分层主题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进行两次交流研讨。
监测手段:
查阅班主任培训计划、活动方案,通过问卷、访谈、查阅资料等形式进行测评。
六、监控与评价
(一)组织机构
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的指导下,由两所学校共同建立委托管理监控与评价领导机构,根据市区两级监控与评价标准的要求,在吴泾中学学生培养、干部和教职工发展、办学质量等方面实施监控与评价。
(二)监控与评价的方式
采取过程监控、师生与家长评价等相关方法进行托管工作的监控与评价。
1、信息监控——通过对吴泾中学日常的教育教学检查,教育教学过程的常态监测,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活动、学习信息反馈等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委托管理中的动态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和调控。
2、专项监控——针对委托管理中提出的学生培养、教师发展、教学效益、办学管理等相关工作进行专项目标监控。
3、师生与家长评价——通过教师、学生、家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随机性地听取了解师生与家长关于委托管理相关工作的评价反馈。
(三)评价的内容与标准
通过对教师、学生、家长座谈、问卷调查,查阅管理团队工作记录、会议记录、专家讲座和报告材料、各项活动计划方案等相关材料,主要评价委托管理方案中措施的落实和目标的达成情况。
1、学生成长——评价主要从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生学业成绩两个方面进行。
2、教师进步——评价主要从综合素养、履行职责、教学绩效三个方面进行。
3、学校发展——评价主要从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执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教师课堂教学、研训一体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五个方面进行。
七、保障条件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杜育敏校长为首的委托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义忠副书记作为先期管理人员进驻吴泾中学,聘请专家参与工作,接受市教委委托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两区教育局的领导与监督,充分发挥学校行政、党组织、工会的作用。
(二)管理保障
推行责任制,明确双方职责。建立工作目标,制订可操作的制度措施,建立委托管理专门档案,定期举行两校管理联席会议,加强总结反思、反馈,进行两校的自我评估、自我检查和自我调控,确保委托管理工作顺利成功进行。
(三)经费保障
严格财务制度与预决算报告制度,规范执行经费使用流程,确保委托管理经费专款专用。自觉主动接受市教委财务、审计部门和徐汇、闵行两区教育局的监督。
(四)物质保障
有效使用、合理维护受援学校的校舍、土地、设备、仪器等国有资产,支持受援学校的教育教学及校园文化建设。
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委托管理
上海市吴泾中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