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增强青少年国防安全意识,2025年3月14日,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特邀上海人民武装学院教务处主任郑治龙教授,为全校师生带来题为《重建世界新秩序:中国的角色与战略选择》的国防教育课。作为全军知名国际关系学者,郑治龙教授以最新数据为支撑,结合历史维度,系统解析了当前国际格局演变趋势及中国发展路径,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兼具深度与前瞻性的思想盛宴。
一、多维突破:中国重塑世界格局的关键力量
郑治龙教授首先从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四个维度剖析了中国在全球格局中的崛起。他指出,近年来中国通过一系列突破性成就,正在深刻改变国际力量对比。
在军事领域,2024年珠海航展上,中国首次展示了“翼龙-3”“彩虹-7”“飞鸿-97A”等先进无人机,以及VT-5U轻型坦克、SLC-18空间监视雷达等陆空装备,标志着中国国防科技已从“跟跑”迈向“并跑”甚至局部“领跑”。例如,“飞鸿-97A”隐形无人战斗机被视为歼-20的“忠诚僚机”,可协同有人战机执行高危任务;SLC-18雷达则具备监测低轨卫星的能力,为太空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经济层面,中国制造业全产业链优势持续巩固。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千万辆,特种钢材、高端装备等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郑教授强调,这种“制造力”不仅是经济引擎,更是抵御外部打压的战略底气。
科技领域,DeepSeek V3大模型的开源与适配成为焦点。该模型以6710亿参数、每秒60 token的生成速度,在数学竞赛、代码编写等领域超越多数国际竞品,并成功适配国产海光DCU等硬件平台,展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底层技术的突破。
文化方面,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与社交平台“小红书”的海外传播,成为文化输出的典范。《哪吒2》以东方美学与人性哲思打动全球观众,在北美、东南亚等地掀起观影热潮;“小红书”则通过生活方式分享,向世界传递中国青年的文化自信。
二、历史镜鉴:中西方发展路径的分野
郑治龙教授以“三十年为一世而道更”为引,梳理了近现代中国与西方的发展脉络。他指出,从1919年五四运动的觉醒,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站起来”,1979年改革开放的
“富起来”,再到2009年进入新时代的“强起来”,中国始终以“螺旋上升”的姿态探索民族复兴之路。
反观西方,两次世界大战、苏联解体、俄乌冲突等事件,暴露出其内部利益博弈与文明冲突的深层矛盾。郑教授强调:“中国的发展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以合作共赢为底色的文明进步。”
三、战略定力:中国的国防现代化之路
针对未来国际形势,郑治龙教授阐释了中国国防政策的核心原则。他表示,我国坚持“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计划在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中国不惧战争,但绝不好战。”郑教授指出,国防力量的增强不仅是为了捍卫主权,更是为了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
他特别强调青少年在国防建设中的责任,呼吁同学们以理性态度看待国际局势,既要居安思危,也要坚定和平信念。
四、思想启迪:从微观视角看宏观世界
郑治龙教授的讲座引发了师生们的热烈反响。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郑教授的讲解,我深刻认识到国防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努力学习本领,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国防教育课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入了强劲动力。未来,学校将持续创新教育形式,引导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关注国家发展与世界变迁,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