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然而天气多变、温差较大的春天,也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如流感、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水痘、猩红热、结膜炎等。学校作为教学场所,人口密集,是容易传播细菌和病毒的聚集性场所。为做好传染病预防,切实将校园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确保孩子健康成长,特致学生及家长一封信,进行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也感谢每位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一、常见传染病及其症状
1、流行性感冒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为主,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病,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度,伴随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咽痛、干咳,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表现。
2、手足口病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或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恶心等。
3、流行性腮腺炎
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初期发热、头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咽痛,典型症状为单侧或双侧腮腺肿胀疼痛。
4、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以肠道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及空气传播。伴有低烧、头痛、乏力、腹泻、呕吐。
5、水痘
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也可能被传染。出现头痛、发热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泡,伴有瘙痒。
6、猩红热
通过飞沫传播。发病初期发热、咽痛、皮疹等症状,体温达39度以上,伴有扁桃体红肿,出现特征性皮疹,按压褪色,并有草莓舌。
7、出血性结膜炎
以直接接触传播为主。常表现为突发性眼红、结膜出血、畏光、流泪、异物感,严重者伴眼睑肿胀或耳后淋巴结肿大。
二、预防措施
1、做好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好习惯,尤其是饭前便后以及咳嗽及打喷嚏后。
2、加强健康监测,如校内有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及时告知班主任。
3、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作息规律,避免熬夜。
三、需要家长的协助
1、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做好自我检查。
2、有以下情况:头痛、发烧、咳嗽、鼻塞、流涕、咽红、咽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不明原因的皮疹及水泡等症状,请及时去医院就诊,不要拖延,并将检查报告及诊断及时告知班主任。
3、当学生体温超过38摄氏度,请在家休息并及时就医,严格遵守退烧48小时后返校的要求。
4、当学生发生腹泻、呕吐的情况,请在家休息并及时就医,严格遵守症状消失72小时后返校的要求。
5、若学生确诊传染病,请不要隐瞒孩子的病情,及时告知班主任,并听从学校老师对孩子的隔离指导。在患病未痊愈期间建议暂时停止参加校外集体活动,以免发生交叉传播。复课需携带医院开具的返校证明,复课当天到卫生室检查后方可进入教室上课。
6、学校或班级出现传染病疫情时,会及时告知家长。请家长在家中注意观察孩子的体征,如有相似症状(如发热、腹泻、呕吐、皮疹等),请尽快就医,并在医生询问病史时主动告知班级情况。
7、督促孩子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保证充足睡眠,注意合理营养,增加抵抗力。
孩子的健康需要家校共同守护。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孩子们营造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