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上海市高中生公益微电影大赛落下帷幕,我校融媒体课程学习小组凭借作品《蜉蝣算法》脱颖而出,一举斩获最佳海报奖、最佳剧本奖与大赛二等奖三项荣誉。


此次微电影创作,全程以融媒体课程为坚实依托。课程以丰富多元的形式为同学们搭建起学习与实践的平台:课程中有系统讲授融媒体理论与专业知识和食用技能,从媒体的发展历史,到摄影构图、光影运用、镜头语言的把控,再到PS设计、微信公众号制作、三折页设计乃至新闻演讲技巧,全方位覆盖融媒体创作的关键环节。老师还带领同学们走进校史馆,了解校情校史,带领他们漫步校园周边的衡复地区,感受周边的人文风情,走进名人故居,聆听先辈事迹,在感叹艺术魅力与人格力量的同时,也为后续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人文素材。







在准备参赛作品时,小组成员们明确分工、确定故事主题,严格按照融媒体课程要求撰写剧本、设计分镜头。过程中,老师们多次提出修改建议,组员们则围绕人物动机展开深入讨论,认真确认演员人选,细致规划人物行动路线,力求拍摄高效且节省精力,为后续拍摄打下坚实基础。拍摄环节更是充满挑战与协作的温暖。作品的拍摄时间烈日炎炎,而同学们丝毫没有退缩,演员与摄影团队反复磨合,演员根据指导调整情绪与表情,摄影团队则按提前规划的镜头位置,通过多机位拍摄为后期留存充足素材;室内拍摄时,大家互帮互助共同布置场地、制作机器人道具,每一个镜头都精挑细琢。与此同时,成员们用手机记录下拍摄中的精彩瞬间,作为花絮留存,保存了诸多温馨的拍摄时光。有参与拍摄的同学提到,虽自身戏份仅半天便完成,但深刻见识到团队筹备的艰辛——从剧本打磨到场景选址,从拍摄执行到海报设计,每一步都凝聚着众人的心血。






后期制作阶段,课程也邀请到邹承宇校友进行帮助和指导,成员们对影片进行声音除杂、台词配音,精心添加旁白与背景音乐,让影片的叙事更具感染力。海报设计则由团队成员主导,运用课程所学的PS知识,结合过往制作海报与三折页的经验,反复构思修改,最终打造出兼具创意与美感的海报作品。还有同学将课程中学到的画面布局、光影借用技巧充分运用到后期,突破文本局限,用灵动的镜头语言呈现剧本内容。





光影流转,育人无声。获得三项大奖既是对同学们努力的肯定,也是我校融媒体课程教学成果的集中体现。让我们再次为所有获奖同学表示祝贺,期待更多学子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