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早于1957年从婴儿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由于该病毒在组织培养时可引起细胞间界限消失而融合在一起形成合胞体,因此被命名为呼吸道合胞病毒。
它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病毒,它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感染,从轻微的感冒症状到严重的肺炎或毛细支气管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RSV感染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流行,多好发于冬春季(大约10月至次年3、4月),并在12月左右达到高峰。
二、高危人群易感染
RSV可感染各年龄段人群,但是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是感染后发展成为重症的高危人群,特别是1岁以下的婴儿。
三、如何实现人与人传播
RSV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以及密切接触传播,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病毒通过飞沫进入空气;或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再触摸眼口鼻也可能被感染。
四、构筑多重防线,预防是关键
非药物干预措施
由于目前RSV感染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预防是抵抗RSV最关键的手段。建议采取以下防控措施,减少病毒的传播:
√ 勤洗手,注意手卫生:
尤其是在接触污染物后、咳嗽/打喷嚏后,以及接触婴儿前。
√ 佩戴口罩,减少聚集:
在RSV流行季节,高危人群应尽量减少去人员密集的密闭场所,如需外出时佩戴口罩。
√ 保持环境清洁与通风: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消毒高频接触的物品(如玩具、家具表面)。
√ 避免密切接触:
尽量避免与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发热)的人群亲密接触,如拥抱、共用餐具等,特别是高危人群。
√ 保持环境清洁与通风:
家庭成员出现RSV感染症状,轻症应居家休息,避免带病上班、上课或进入公共场所;如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